聚合支付交易将达94万亿?暗藏一大商业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现在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且在不断跨界,使得消费者涉及到的支付场景也随之发生了崩裂式的碎片化。

这种碎片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心理和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

与此同时,由碎片化的消费场景衍生的多样化支付需求,也在促使支付平台必须具备多元化的交易收款能力。

比如:小美和闺蜜一起逛街,挑了件衣服,在收银台排队付款时,不知不觉就打开了支付宝的付款码等待结账,却听见收银员温柔的声音说着:“不好意思,我们现在只支持微信收款呢”!

“可是我当时微信里没有钱,平常都是用支付宝支付,微信付款几乎不用,后来还是小姐妹帮我先垫付的。当时就感觉真不方便!太受限了!要不是朋友在,想花钱还买不了呢!”

可见,单一的收款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顾客的需求了,商家稍不留神,就会少了笔现成的生意。

但是,就目前来说,支付渠道多如牛毛,第三方支付渠道严重“碎片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抗战路线”。

而聚合支付则可以一次性对接所有主流支付方式,顾客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能轻松搞定。

从大环境来看,实现“定制化”店铺管理,说到底还是商户心心念念的愿望。

相较之下,聚合支付恰好集扫码支付软件、网页系统、手机app、POS机、扫码枪等硬件一起,相当于帮助商家“定制”智能化店铺管理方案,极大地节约了商家的沟通和管理成本,可以说,聚合支付是店铺管理的必备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代需要聚合支付来满足消费者的多维需求,来实现全方位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落地!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集中多种支付方式满足商家和消费者需求的“聚合支付”将成为大势所趋。

凭什么聚合支付能够占领市场,成最热门行业?

自2016年开始,“聚合支付”便成为互联网支付领域的一支新军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各个营业的门店、百货商场贴有微信和支付宝logo的门店数不胜数,以至于很多有识之士纷纷跻身聚合支付行业。

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聚合支付有规可依,有国家政策站台,进一步刺激了行业的想象力。

比如说,央行从一开始就明确鼓励聚合支付,陆续出台监管政策,并给出了合规发展的方向。

正是商家的“刚需”和监管鼓励的双作用,进一步刺激了行业的想象力,整合更多的资源端和场景,建立“支付生态链”已是行业共识。

2、聚合支付看上去是“统一打包给商家”,解决的却是有些支付场景不能服务到位的痛点。

聚合支付能多元化的接入固定台卡、手机APP、POS机、扫码枪、收银盒子等方式,零成本接入后,单个二维码就可实现多平台支付,以满足更多碎片化消费场景。

3、聚合支付平台本身就是管理体系。

比如说,聚合支付支持多层级的连锁商户一体化管理,包括数据合并、财务对账等功能,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更臻于至善的使用体验。

如今,聚合支付正越来越持久地渗透于更多的交易场景,并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消费者认可的主流支付方式之一。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聚合支付还将在丰富应用场景、聚合支付通道、扩大地域市场等更多方面持续发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商户需求,迎合市场的需要。

聚合支付市场规模加速发展,潜力无限!

据了解,派盟咨询《聚合支付行业报告2018》显示,2020年聚合支付全年处理交易总金额将达94万亿元,处理交易总笔数将达3936.5亿笔,这也意味着,聚合支付行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从发展规模来说,一方面,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聚合支付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两方面因素叠加驱动聚合支付行业市场规模加速发展。

而随着聚合支付行业逐渐进入合规发展新阶段,几乎90%的聚合支付机构已经建立起多方面运营能力,推出各类增值服务,对支付产业服务从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持续的开拓。加强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并向“支付+”的综合生态方向发展。

因此,随着扫码支付时代到来,商户收银设备不断进化、收银效率持续提升,带来交易效益的大幅增加,包括小白盒、智能音箱等聚合支付产品的升级迭代驱动了移动支付效率再次出现飞跃。

纵观过去和未来的聚合支付大发展,其直接效果就是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在线下加速普及,聚合支付逐渐在向三四线城市扩散,下沉趋势已经形成。

由此,不难看出,聚合支付依旧潜力无限。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